最新官方消息!全球科创天花板赛事—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(Regeneron ISEF),现已正式公布了2026年总决赛的举办时间和地点。这场汇聚全球青年创新力量的科技盛宴,将于2026年5月9日至15日,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会议中心(Phoenix Convention Center, Arizona)璀璨启幕。
2026ISEF赛事安排
- 参赛资格
年龄与年级:9-12年级学生(或同等学历),参赛时年龄不超过20岁。
地区选拔:必须通过附属赛(Affiliated Fair)晋级,无法直接报名。中国学生需先参加国内选拔赛(如青创赛、明天小小科学家等)。
团队项目:最多3人,所有成员需满足资格且共同参赛。
- 项目要求
原创性:项目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,允许在专家指导下进行,但不得代劳。
学科范围:涵盖21个学科类别,包括工程、生物、化学、计算机、环境科学等。
伦理限制:涉及人类、脊椎动物、病原体等研究需提前提交额外审查表(如ISEF Forms)。
- 关键文件与截止时间
ISEF表格:根据研究类型提交相应表格(如1C、2、3等),需在地区赛前完成审核。
摘要与研究论文:英文撰写,清晰描述研究目的、方法、结论。
地区赛截止:2026年3-4月
- 其他注意事项
展示材料:展板需符合ISEF尺寸要求(通常宽48英寸、深30英寸、高108英寸),禁止活体样本或危险品。
知识产权:部分研究可能需申请专利后再参赛,避免披露风险。
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的备赛,特别整理了ISEF-CELL细胞与分子生物学2025的获奖作品方便学习
CELL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获奖作品集合
CELL030 - Midkine 作为胰腺癌治疗的靶点
引言:胰腺导管腺癌 (PDA) 因其诊断晚、转移广、治疗方案有限等特点,仍然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。多功能生长因子中期因子 (MK) 在 PDA 中显著上调,并参与多种致癌信号通路。本研究旨在阐明 MK 在 PDA 肿瘤微环境 (TME) 中的机制作用,并评估其作为癌症疫苗开发靶点的潜力。\n方法:使用 RStudio 对单细胞 RNA 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数据集进行转录组学分析。数据预处理和分析采用 Seurat 软件包工作流程进行,并使用 CellChat 和 NicheNet 识别 MK 介导的细胞间和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。 MK疫苗的设计采用了反向疫苗学表位预测、结构建模以及计算机模拟免疫和分子对接模拟。\n结果:MK由粘液上皮细胞和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,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信号发挥作用。通过激活NF-kB、MAPK/ERK、JAK/STAT、Notch和PI3K-Akt通路,MK促进CD8+T细胞和B细胞耗竭,同时诱导调节性T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化,从而促进免疫逃逸。计算疫苗设计表明,MK疫苗结构稳定、抗原性强、无致敏性且无毒性,能够诱导强烈的Th1型免疫应答,并与免疫细胞受体具有高结合亲和力。\n结论:本研究首次证明MK是PDA免疫逃逸的驱动因素。 MK 疫苗代表了一种有前途的新型免疫治疗策略,应该与当前的 PDA 疗法进行协同测试。、
CELL031 - 转化为骨骼:探索FOP的细胞信号传导
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 (FOP) 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疾病,由 ACVR1 受体突变引起,其下游信号传导导致骨骼过度生长。FOP 的典型特征是严重的异位骨化,即骨骼在骨骼外形成,逐渐使患者无法活动。目前,除 Palovarotene 外,尚无 FDA 批准的有效治疗方法,但 Palovarotene 价格昂贵且副作用大。目前尚无直接靶向 ACVR1 受体的药物,无法从源头上抑制症状并提高疗效。最近,ACVR1 和激活素 A 之间发现了一种新型非信号复合物。在将其作为药物靶点之前,必须探究该复合物的作用机制。本项目旨在研究激活素 A 在 ACVR1 信号传导中的作用,特别是其内化和非信号复合物,这可能在 FOP 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将结合 ACVR1 和已确定的信号受体 ACVR1B 不同结构域的嵌合受体整合到 HEK293 细胞系中。建立了六个亚细胞系。利用Western印迹和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磷酸化和内化,以确定哪些结构域驱动内化。结果表明,ACVR1B跨膜嵌合体缺乏主动内化,而含有ACVR1跨膜结构域的构建体则表现出内化显著增加。本研究首次确立了ACVR1跨膜结构域在激活素A驱动的内化中的关键作用,表明利用嵌合体受体研究受体的可行性。本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,强调了ACVR1跨膜结构域在信号传导中的重要性,该结构域可能在FOP病理中也起着关键作用,并且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。
CELL035 - 治疗重症肌无力的Fc融合蛋白
重症肌无力 (MG) 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影响超过一百万人,并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肌肉无力。与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,目前针对 MG 的治疗方法会导致非特异性且有害的免疫抑制,因此需要一种仅针对疾病根源——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——的方法。\n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设计了一种新型抗原偶联的 Fc 融合蛋白,用于选择性清除 MG 患者的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,并在计算机模拟中评估了该蛋白的特性和功能。该抗原是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常见靶向部分,通过柔性连接子与人 IgG1 Fc 的修饰版本连接。\nProtParam 发现,最终形成的异二聚体蛋白的分子量为 73.14737 千道尔顿,第一链有 423 个残基,第二链有 223 个残基。使用 AlphaFold 生成的 3D 构建体经过 MolProbity Ramachandran 分析和 ERRAT2 评估,结果显示 96.4% 的残基位于优势区域,而 ERRAT2 则使融合构建体的整体质量因子 (OQF) >80。使用 GROMACS 进行的 50 ns MD 模拟显示出相对稳定性,RMSD 在 25 ns 后仅波动 +- 1 埃。Cluspro 对接模拟和随后的 PRODIGY 结合亲和力计算表明抗原部分对 MG 自身抗体 Fab 具有选择性亲和力。Fc 修饰增加了对 Fc 受体 IIa 和 IIIa 的结合亲和力。\n这些分析描绘了一种适用于下游体外实验的功能性蛋白质,以及一种治疗 MG 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(目前困扰着全球约 10% 的人口)的潜在令人兴奋的新方法。
CELL037 - 虚拟细胞
体外药物敏感性测试对于鉴定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至关重要。然而,由于潜在的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种类繁多,体外测试因时间、成本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低效而受到阻碍。此外,使用计算机模拟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纯人工智能方法上,缺乏训练数据之外的可扩展性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,我开发了“虚拟细胞”(The Virtual Cell),这是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模拟模型,它通过整合基因组学、蛋白质组学和基于速率定律的生化模拟来预测细胞药物反应。该模型采用一种新颖的基本反应预测算法,从文献支持的蛋白质信号通路中创建内部反应网络,从而模拟细胞内的生化相互作用。“虚拟细胞”使用功能基因组数据和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初始化,以运行模拟药物敏感性实验来测量计算机模拟的可行性。在 MCF-7、T-47D、MDA-MB-231 和 MDA-MB-468 乳腺癌细胞系中,对 Capivasertib、Alpelisib、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进行了体外动力学药物单药治疗实验。该模型的反应参数通过机器学习进行校准,以使计算机模拟预测结果与体外生存能力相一致。校准后,虚拟细胞 (The Virtual Cell) 用于预测新型联合疗法,并在体外进行验证。虚拟细胞在模拟联合疗法方面表现出卓越的准确性,从而提高了识别新型协同组合的效率。总而言之,虚拟细胞有望通过减少对昂贵体外测试的依赖、推进个性化和精准治疗策略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来改变肿瘤学。
CELL038 - 频率调谐的光遗传神经可塑性工具
神经退行性疾病 (NDD),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,其特征是突触可塑性受损,即大脑重新连接对认知至关重要的连接的能力。然而,研究突触可塑性的标准工具——例如双光子成像和电生理学——成本高昂、侵入性强,且不适用于高通量筛选。本研究引入了一个快速、经济高效、可重复的光遗传学平台来解决这些限制。利用在机械感受神经元中表达通道视紫红质-2 (ChR2) 的转基因秀丽隐杆线虫,通过非侵入性刺激来探测频率依赖性行为可塑性,以此作为突触调控的替代指标。在全反式视网膜 (ATR) 存在下,线虫暴露于 5、20 或 50 Hz 的 473 nm 脉冲光下 30 分钟。通过对二乙酰的趋化反应来评估突触强度。对照组包括 N2 (−ChR2/−ATR)、AML1 (ChR2/−ATR) 和 N2 (−ChR2/+ATR),以分离 ChR2 特异性效应。20 Hz 刺激显著增强了趋化指数,使基线反应几乎翻倍(p < 0.00001),而 5 Hz 和 50 Hz 刺激则产生衰减且重叠的结果。采用 Tukey's HSD 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证实 20 Hz 是行为增强的最佳测试频率 (p < 0.05),表明体内连接的频率调谐调制。该系统验证了一种可扩展、低成本的检测方法,可用于探测神经回路可塑性,并通过时空精准刺激确定突触强化的最佳模式。未来,随着支持突触弹性的刺激条件的识别,该读出平台将成为强大的前端模型,以加速神经调节研究,包括经颅磁刺激的优化。
CELL049 - 星形胶质细胞在 AD 选择性易感性中的作用
阿尔茨海默病 (AD) 的发病机制遵循选择性易感性模式,其特征是不同脑区和神经元群体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程度各异。虽然这种模式背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,但神经元支持细胞可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已知星形胶质细胞通过维持血脑屏障 (BBB) 为大脑提供关键支持,而血脑屏障一旦受损,可能导致神经元死亡和 AD 相关的认知衰退。本研究利用高度多重免疫荧光技术对人源新皮质组织进行检测,通过量化星形胶质细胞-血管蛋白重叠作为 BBB 完整性的指标,来检测区域间星形胶质细胞与 AD 易感性的关联。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流程,用于比较临床痴呆评分 (CDL)、Braak 和 Thal 分期中星形胶质细胞对血管的覆盖率。此外,还比较了前额叶和初级视皮层(PFC 和 V1,分别为大脑的易感区和恢复区)之间的星形胶质细胞覆盖率。结果表明,在V1区,星形胶质细胞对血管的覆盖率在整个AD进展过程中保持稳定,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对疾病相关变化具有韧性。此外,在所有AD进展指标中,V1区IV层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(GFAP)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对血管的覆盖率均显著增加(p = 0.026; p = 0.035; p = 0.043),提示星形胶质细胞采取了保护性表型来维持神经元支持和区域对AD的韧性。了解细胞对不同区域和神经元群体AD易感性差异的贡献,可能为研究AD韧性和易感性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关键见解,从而确定未来AD治疗的潜在靶点。
ISEF历年获奖作品集&解析&资料免费下载⬇️
相关文章:
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ISEF(STEM),科创竞赛天花板!有何含金量?该如何参赛?
ISEF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:申请美国大学最有价值的竞赛之一
科创天花板!ISEF竞赛参与方式/晋级途径/学科设置/奖项设置一文讲清
科创天花板——2025 ISEF竞赛新改革变化!附带竞赛全面介绍
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有哪些科目?为什么推荐ISEF竞赛?
国际高中生偏爱的ISEF到底是什么?一文详解ISEF比赛内容/适合学生/晋级路径/含金量
如何找到ISEF的导师或实验室资源?
中国学生参加ISEF需要通过哪些国内赛事(如青创赛)晋级?ISEF获奖率高吗?
中学生英才计划与ISEF: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