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赛事概况: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标杆
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(Regeneron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,简称 ISEF),由美国科学与公共服务协会(Society for Science & the Public)主办,再生元公司(Regeneron)冠名赞助,是全球规模最大、等级最高的中学生科学竞赛。自 1950 年创办以来,ISEF 已发展成为唯一面向 9-12 年级(初三至高三)中学生的国际科学盛会,被誉为青少年科学竞赛的 “世界杯”。
(一)赛事规模与影响力
每年有来自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500 余名青少年科学家参与角逐,竞赛学科涵盖数学、自然科学、工程学全部领域及部分社会科学,包括动物科学、生物化学、计算机科学、环境科学、机械工程、材料科学等 22 个学科。2025 年赛事新增 “技术增强艺术”(TECA)学科,进一步拓展了跨学科研究的边界。
(二)奖项设置与荣誉
赛事设学科大奖、专项奖和政府奖三大类,总奖金及奖学金超过 400 万美元。其中,学科大奖分为一至四等奖,奖金最高达 3000 美元;专项奖由英特尔、科学服务社等 70 余家赞助企业提供,包括奖学金、暑期研究机会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选手可获得小行星命名权,这一殊荣成为全球顶尖青少年科学家的标志性成就。
(三)学术权威性
ISEF 评审团由 1200 余名科学家、工程师及企业专家组成,其中包括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。每位评委需具备博士学位或 8 年以上科研经验,确保评审的专业性和公正性。参赛项目需经过至少四轮评审,涵盖项目展示、现场答辩、研究记录审查等环节,严格的选拔机制保障了赛事的学术含金量。
二、2025 年赛事亮点:哥伦布市的科技盛宴
2025 年 5 月 10 日至 16 日,第 76 届 ISEF 将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举办,这是继 2023 年达拉斯、2024 年洛杉矶之后,赛事首次落户中西部城市。作为俄亥俄州首府,哥伦布市拥有深厚的科技创新底蕴,赛事期间预计将吸引全球媒体聚焦,为当地带来超过 800 万美元的经济收益。
(一)主题与学科创新
本届赛事以 “科技驱动未来” 为主题,鼓励参赛者关注可持续发展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学等前沿领域。新增的 TECA 学科旨在探索技术与艺术的融合,例如利用机器学习进行音乐创作、3D 打印技术在雕塑中的应用等,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平台。
(二)参赛流程与选拔机制
资格要求:参赛者需为 9-12 年级学生,且在 2025 年 5 月 1 日前未满 20 周岁。可个人或团队参赛(团队不超过 3 人),项目研究周期不超过 12 个月。
地区选拔:中国内地学生需通过英才计划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附属赛事晋级,每年约 30 个名额;美国本土学生则需通过校赛、州赛等多层级选拔。
材料提交:需提交科研申请表、项目总结(250 字以内)、研究论文(建议提交)及导师推荐信。所有材料需以英文提交,并通过地区赛事组委会审核。
(三)日程与活动安排
5 月 10 日:开幕式及项目展示布展
5 月 11-13 日:学科评审、现场答辩
5 月 14 日:公众开放日及科学论坛
5 月 15 日:颁奖典礼及闭幕式
5 月 16 日:学术交流与文化参观
期间,主办方将举办 “科学家面对面” 活动,邀请诺贝尔奖得主与参赛学生互动,并组织参观当地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。
三、参赛价值:升学竞争力与学术成长的双重赋能
ISEF 不仅是全球顶尖青少年科学家的竞技舞台,更是通往世界名校的 “黄金通道”。据统计,赛事获奖者几乎 100% 被全球 TOP30 大学录取,超过 60% 进入常春藤盟校及 MIT、斯坦福等顶尖学府。
(一)学术能力的权威认证
参赛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课题设计、实验执行到论文撰写的全流程,培养跨学科整合、数据处理、批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。例如,2024 年获得 TOP Award 的 Kaitlyn Wang 同学,其关于癌症治疗的研究项目不仅发表于 SCI 期刊,更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。
(二)全球视野与资源网络
赛事为学生提供了与全球同行交流的机会,通过与顶尖科学家的互动,学生可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动态。此外,获奖者可获得赞助企业的实习机会和科研资助,例如英特尔公司每年为优秀选手提供暑期实验室项目。
(三)升学竞争力的显著提升
ISEF 获奖经历在大学申请中具有极高的含金量。以 2024 年获奖者为例:
C 同学:斩获哥伦比亚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等 12 所名校 offer,其人工智能项目获 ISEF 州赛 TOP6 及 ASA 专项奖。
L 同学:被 MIT 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,其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项目获 ISEF 总决赛二等奖及小行星命名权。
四、备赛指南:从课题选择到答辩技巧
(一)课题设计与研究执行
选题策略:结合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,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。例如,2024 年获奖项目 “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安全系统” 即兼顾了技术前沿与社会痛点。
研究方法:严格遵循科学方法论,确保实验设计的可重复性和数据的准确性。建议使用专业工具如 MATLAB、Python 进行数据分析,并建立完整的研究记录。
时间管理:提前 12 个月规划研究周期,分阶段完成文献综述、实验执行、论文撰写等任务。例如,赛前 6 个月完成核心实验,赛前 3 个月打磨展示材料。
(二)材料准备与展示技巧
科研论文:采用 IMRAD 结构(引言、方法、结果、讨论),语言简洁准确,图表清晰规范。建议参考《科学》《自然》等顶级期刊的论文格式。
科研海报:突出项目核心成果,使用高质量图片和可视化数据。标题需包含关键词,如 “2025 ISEF:基于机器学习的环境监测系统”。
现场答辩:提前进行至少 3 轮模拟演练,熟悉评委提问方向(如研究意义、创新点、局限性)。回答时需逻辑清晰,突出个人贡献和团队协作。
(三)资源与支持
导师指导:寻求学科专家或科研机构的指导,例如通过英才计划、科研夏令营等渠道获取专业支持。
培训课程:参加 ISEF 官方培训或第三方机构的辅导课程,学习科研方法、论文写作及答辩技巧。例如,有方教育的学员在 2024 年 ISEF 中斩获 20 + 全球奖项,晋级率高达 49%。
往届案例参考:研究历年获奖项目,分析其选题思路、实验设计及展示策略。例如,2023 年中国学生获得的克瑞格・贝瑞特创新奖项目,其核心在于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水污染治理。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
(一)参赛资格与年龄限制
Q:我是高一学生,能否参加 2025 年 ISEF?
A:可以。ISEF 面向 9-12 年级学生,只要在 2025 年 5 月 1 日前未满 20 周岁即可参赛。
(二)团队参赛要求
Q:团队项目的研究周期如何计算?
A:团队项目的研究周期同样不得超过 12 个月,且所有成员需全程参与项目设计与执行。
(三)语言与材料提交
Q:非英语国家学生是否需要提交英文论文?
A:是的。ISEF 以英语为唯一官方语言,所有参赛材料(包括论文、海报、答辩)均需使用英语提交。
(四)晋级路径与名额
Q:中国学生如何获得参赛资格?
A:中国内地学生需通过英才计划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附属赛事选拔,每年约 30 个名额;香港、澳门地区学生可通过当地预选赛晋级。
(五)费用与资助
Q:参赛需要支付费用吗?
A:地区预选赛通常不收费,但晋级全球总决赛的学生需自行承担差旅费。部分机构(如中国科协)会提供资助。
相关文章:
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ISEF(STEM),科创竞赛天花板!有何含金量?该如何参赛?
ISEF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:申请美国大学最有价值的竞赛之一
科创天花板!ISEF竞赛参与方式/晋级途径/学科设置/奖项设置一文讲清
科创天花板——2025 ISEF竞赛新改革变化!附带竞赛全面介绍
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有哪些科目?为什么推荐ISEF竞赛?
国际高中生偏爱的ISEF到底是什么?一文详解ISEF比赛内容/适合学生/晋级路径/含金量
如何找到ISEF的导师或实验室资源?
中国学生参加ISEF需要通过哪些国内赛事(如青创赛)晋级?ISEF获奖率高吗?
中学生英才计划与ISEF: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