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英才计划”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推动实施,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学科兴趣和创新能力,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。自2013年启动以来,已得到39所高校的支持,并在5所试点高校展开实践与示范,至今已培养超过6000名极具潜力的中学生。
一、英才计划
2025年“英才计划”将于11月开启申报。该计划面向各省市的九、十年级学生,要求学科成绩排名年级前10%或综合成绩排名年级前15%。培养学科涵盖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计算机。参与城市包括北京、天津、太原、大连、长春、哈尔滨、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合肥、福州、厦门、济南、武汉、长沙、广州、成都、昆明、兰州、西安等20个城市。
英才计划也是晋级 ISEF 概率较高的途径,面向 20 个省市的九、十年级,学科成绩排名年级 10%或综合成绩排名年级前 15%的学生。学生在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等活动,激发科学兴趣,提高创新能力。
想了解怎么通过英才计划晋级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,扫码添加ISEF赛事顾问老师👇
二、选拔流程
选拔流程包括学生自主申报、中学推荐及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、学科潜质测试、面试等环节。高校推荐导师,经省级管理办公室审定后,导师录入个人和培养团队信息。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、学科特长在网络工作平台申报并选报导师,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。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潜质测试,根据测试结果划定各学科分数线,确定进入面试学生名单。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按学科组织面试,确定入选学生名单。
三、培养方案
“英才计划”学生培养周期为一年(1月-12月),培养周期结束后,学生可继续报名参加下一年度培养,导师将给予优先考虑。导师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提出培养计划,师生共同实施,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适时开展中期评价。全国管理办公室将组织冬令营、夏令营、野外科学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。
四、申报材料
申报材料包括学生自荐信(800字以内)、中考成绩单电子版、区级及以上科创或学科竞赛获奖证书、研究型课题开题报告等。开题报告需详细阐述课题名称、研究背景及意义、具体研究内容、预期目标及成果、实施可行性分析以及参考文献列表。
五、优势与前景
入选“英才计划”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多项国际科研赛事,如丘成桐中学科学奖、LIYSF等,且是ISEF中国赛区的重要通道之一。学生可优先使用大学的教育资源,参与教授和专家的讲座与研讨会,提升科研能力。在申请高校时,参与“英才计划”的学生会受到更多关注,部分高校还提供加分、特招等优惠政策。
“英才计划”为青少年提供了难得的科研成长机遇,随着其影响力不断扩大,申请人数逐年上升,入选难度也在增加。希望广大符合条件的学生积极准备,踊跃参与,把握这一宝贵机会,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以上是2025年“英才计划”赛事的最新消息,具体详情请关注相关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部门。
2025年“英才计划”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调整,以下是主要的新变化:
选拔范围与对象
广州市中学生“英才计划”科技特训营:面向全市普通高中招收330名营员,涵盖物理科学、生物医学、材料科学、工程技术、化学化工、计算机科学、植物学及天文学等领域。
青岛市“青选计划”:面向国内部分高校选调2025年全日制优秀应届毕业生,计划共选调420名左右,涵盖经济学、理学、工学、管理学、法学、农学、文学、教育学、历史学、哲学、医学等学科门类。
选拔方式
广州市中学生“英才计划”科技特训营:采取报名、资格审查、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科技特训领域和导师,导师根据培训名额及学生申报情况确定人选。
青岛市“青选计划”:按照网上报名与资格审核、初选、综合测试、考察体检、公示聘用的程序进行。
培养模式
广州市中学生“英才计划”科技特训营:寒假营和暑假营均采取线下集中方式,统一食宿及教学保障。寒假营为期4天,暑假营为期13天,营员在导师团队指导下开展研学实践、科学项目探究等活动。
清华大学“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”:采用“3+2+3”培养模式,从本科连续培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。
培养目标
广州市中学生“英才计划”科技特训营: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,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储备人才。
青岛市“青选计划”:旨在加强年轻干部人才储备,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持。
其他变化
广州市中学生“英才计划”科技特训营:对报名学生的中考成绩和科技活动表现有明确要求,原则上优先高一学生,暂不接受初中生参营申请。
青岛市“青选计划”:对报考人员的年龄、政治面貌、学生干部任职经历、荣誉奖励等有具体要求。
以上是2025年“英才计划”在不同地区和领域的最新变化,具体实施细节和要求请参考相关官方网站或通知。